手机上正在消失的5个功能,只是厂商为了省钱在坑人
近几年来,国产手机的进步称得上是突飞猛进,在品牌口碑、硬件配置和性价比等方面,都比三星、苹果更有诚意。但随着市场趋于饱和、竞争进入白恶化后,早期靠打价格战占领市场的策略显然已经不能“一招鲜吃遍天”。把价格和利润压缩到一定程度后,手机厂商为了能够保证性价比的同时兼顾到利润,也“学精”了,而手机上取消的5个功能就是典型的特征。
1,电池
内置电池的出现取代了传统的可更换电池,尽管不可否认,内置电池具备安全、节省内部空间等优势,但瑕不掩瑜。采用内置电池的方式,虽然能换取更轻薄的机身和手感但却会牺牲用户自主更换电池的需求,从而催生出充电宝的成为必备品。当然,内置电池限制了消费者在有更换电池的需求时,更依赖于手机厂商的售后渠道,加上售后收取的一部分工时费,消费者换电池的成本增加了不少,厂商也借故再赚一笔。
2,耳机接口
取消手机的耳机孔,这一设定就更反人类了。自从苹果在iPhone身上取消传统的3.5mm耳机孔后,不少手机厂商集体跟风,纷纷以“轻薄机身、更出色的音质”为由效仿iPhone,大肆宣扬取消的3.5mm耳机接口的诸多优点。但取消手机接口,对用户而言却“百害而无一利”,给用户带来不少麻烦。不仅需要额外购买一个转接头,而且“听歌不能充电”也成为一大痛点。
想用耳机听歌,需要额外花钱买转接口,或者买一个蓝牙耳机,变相的增加了用户的支出成本。但手机厂商宣扬的轻薄机身和更好的音质,却并没在产品上体现出来。说白了,只有手机厂商获利,用户体验反而更差。
3、NFC
NFC功能在今年的高端旗舰手机上,被当做是一种必备的标配,但对于利欧润空间薄弱的中低端手机而言,手机厂商为了尽可能的节约成本、保证自身利润,通常都不会配备NFC,即使有也常会配备功能不完善的阉割版NFC。门禁卡、移动支付、刷公交地铁等用途,随着使用NFC的场景越来越多,未来必然成为主流趋势。
4、取消SD内存卡
不得不佩服iPhone,总是能改变一些传统的功能和设计,例如手机上常用的外置SD卡。取消SD外置内存卡,使手机厂商能够根据内存容量的不同,明码标价牟取更多的利润,同样配置的一款手机只因内存容量大小不同差价高达一两千元,难道内置内存卡的成本真有那么高吗?
由于不支持外置内存卡,间接导致用户不得不高价购买更大内存的手机,价格更贵,手机厂商赚取的利润就更多。而且一旦更换新手机的话,由于不支持外置内存卡使个人信息数据的迁移变得更繁琐。
5、玻璃材质机身
手机的外部材质从塑料、金属到玻璃,也曾经有一段时间有竹子、陶瓷等DIY材质的机身背板。目前市面上廉价的塑料材质已经几乎灭迹了,而风靡一时的金属材质也在逐渐被高端的玻璃材质所取代,晶莹剔透、手感圆润的高强度玻璃材质打造的机身背板,具备独特优势的同时,也存在成本高、易损坏的弊端。且一旦意外发生撞击或摔落导致玻璃破裂,更换维修的成本也比较昂贵。
在笔者看来,手机厂商与时俱进沿用新材质、新功能,本身是无可厚非的。但在取消阉割部分功能和配置的同时,不能只顾自身利益而牺牲用户体验,毕竟违逆用户和市场需求去做产品,虽然看似“精明”但却也应该不忘初衷。